科學家利用層析系統開發的蛋白分離介質。
注射疫苗出現副作用,使用血液制品感染疾病,熱銷的生物制品緊急召回……這樣的消息接連見諸報端。這在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(北京)科學家蘇志國看來,出現上述問題的背后,可能都是生物分離純化技術不過關在“搗鬼"。
“生物制藥對純度要求頗高,需要通過生物分離純化技術將有害物質或雜質去除,但又不能破壞目標產物的活性,其過程十分復雜。"蘇志國說,包括生物制藥在內的生物技術各相關產業流程,到zui后都繞不過分離純化這一步。
業內人士更是形象地將分離純化技術,比作為生物技術產業化的“zui后一棒",而跑過的人都知道這一棒的艱難程度。
不可替代的產業角色
根據業內人士的共識,生物技術有所謂的上、下游之分。習慣上,把由生物學家從事的工作,包括分子生物學、生物化學、生物物理學以及遺傳、育種、細胞培養、代謝等的研究劃分為上游技術,而把生物技術初級制品的進一步分離、純化、精制,進而制成zui終產品的過程統稱為下游技術。
因此,生物分離純化技術常常被稱作生物技術的下游工程。
從工業流程上來看,分離純化技術也是距離終端產品zui近的關鍵一步。
在生物技術科研和生產過程中,存在著大量的蛋白質、多肽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析、分離和純化工作,需要快速的分析、分離和制備方法。
而生物分離純化技術又有別于傳統的化學分離方法。zui大生物酶制劑生產商諾維信中國研發部吳桂芳向《中國科學報》記者表示:“與化學方法相比,生物分離純化要保持生物分子的活性,通常需要低溫、特定的酸堿度、滲透壓等。"
蘇志國進一步解釋,化學分離法通常利用物質揮發度的不同,比如蒸餾、精餾,通過加熱來分離;但對于生物分子,例如蛋白質,通過加熱就容易失去活性,所以傳統化工方法往往不適用于具有生物活性產物的分離純化。因此,生物分離純化技術具有不可替代的產業角色。
據吳桂芳介紹,在生物制品的生產流程中,分離純化成本一般占總成本的60%以上,主要是因為分離過程中的選擇性不高,有效成分損失多。對于一些對終產物純度要求高的產品,分離步驟越多,產物的zui終收率越低。
特別是用于臨床的生物醫藥產品,不僅要達到很高的純度,而且還要在分離過程中zui大限度地保持其生物活性,因為一旦失活,不僅失效,甚至可能產生有毒有害物質。蘇志國認為,不合格疫苗等生物制品在人體出現副作用,其背后往往存在生產企業生物分離純化技術不過關的問題。
令學者又愛又怵
據蘇志國觀察,很多學生非常愿意學習生物分離純化技術,甚至從其他專業“投奔"過來?!耙驗楫a業需求大,很多企業都需要這方面人才,畢業生好找工作。"
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國內長時間在這一領域從事研究的學者卻并不多。
蘇志國對《中國科學報》記者說:“有別于大多數基礎科學研究,生物分離純化技術的應用性很強,需要產業實踐來檢驗,很難出理論成果,也不容易在*期刊上發論文。"
該領域的科研人員還需要直面來自企業的壓力。花了真金白銀的企業不會在乎學者發了多少文章,而是看能不能解決產業化問題。因此,研究者對于從事生物分離純化技術研究的矛盾心理也就不難理解了。
那么,生物分離純化技術到底難在哪?
馬寧寧來自北京義翹神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。該公司以蛋白和抗體生產見長,去年還被世界生物技術公司Life Technologies選為戰略合作伙伴。身為研發副總的他對于生物分離技術之難深有體會。
據他介紹,生物活性物質對外界很敏感,具有天生的不穩定性,對分離條件要求高,從而限制了分離的手段,而同時其分離和純化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。
例如,生物合成的發酵液或反應液是很復雜的多相體系。它含有微生物細胞、細胞碎片、代謝產物、未用完的培養基等,雜質含量較高,而目標產物的濃度卻非常低,常常不到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;有的雜質還具有與產物非常相似的化學結構及理化性能,很難去除;目標產物具有生理活性物質,極不穩定,遇熱或遇某些化學試劑極易失活或分解,還容易受到環境微生物的污染,因此常常要求在無菌條件下進行分離純化。
受制于人的局面必須打破
生物分離純化的復雜性,直接導致了其工藝流程長、需要的設備多,對原材料要求高等特點。
而在生物分離純化領域,我國生物產業卻面臨著受制于國外廠商的尷尬局面。
馬寧寧表示,有些設備和原材料看似簡單,但對精度和GMP規范符合程度的要求很高,國內還不能生產,只能從國外進口。
“例如色譜柱,國內產品精度和強度能達到生物制藥生產要求的很難找到。"他對《中國科學報》記者說,“再比如分離介質,進口產品在國內的售價要比在原產國高出50%~100%。"
蘇志國認為,這意味著我國具有戰略意義的生物產業,其命脈卻掌握在別國手中。“長時間以來我國生物分離純化關鍵技術、設備和部分原材料依靠國外引進,這是發展階段所決定的,但我們若想實現生物技術新產品的創制,就必須打破這一局面。"
他建議,應加強生物分離純化技術的基礎研究,“因為基礎科學是原動力,而如何在復雜系統中分離生物產品,其中某些科學規律還不清楚"。
而各個被訪者均重點闡述的,就是要攻克在設備和原材料方面的難題,其中又以分離介質為甚。
吳桂芳表示,應針對特定的產品開發高選擇性的分離純化介質,從而縮短分離流程,提高產品得率。這需要材料學、化學、生物技術及化學工程的緊密合作,并與終端市場需求、生產企業需求的緊密結合。
據馬寧寧觀察,分離純化介質雖然附加值高,但由于用量低,并且技術要求高,對于習慣生產低端大宗工業品的企業不具吸引力,還需依靠有技術優勢的中小企業來開發,但這些企業又因規模小不受國家重視。
他認為,國家在選擇扶持對象時,應該更多關注專于某個細分領域的小企業,“這樣的企業非常重要,沒有它們,現代化的生物技術產業鏈就無法建立,這些小公司不該被忽視"。(記者 王慶)
產業化長跑不能倒在沖刺階段
科技產品從基礎研究到投放市場,會經歷漫長的過程。如果把這比作長跑,那生物技術產業化就是馬拉松。
這段時間記者接連跑了兩家生物技術企業,其負責人無不感慨生物產業的煎熬:多少品種在中試階段表現良好,結果一放大生產就功虧一簣。
而生物分離純化正是產業化沖刺階段的關鍵技術。
我們常說,不要輸在起跑線上。經過近些年的努力,我國在生物技術基礎研究上的成果可謂豐碩,已成為在*期刊上發表論文的???。
而在距離產業化zui近的生物分離純化階段,我們同樣需要強大的合力共同攻堅。
與大多數基礎科學不同,生物分離純化技術研究的應用性很強,需要產業實踐來檢驗,很難出理論成果,也不容易在*期刊上發論文,不少學者望而卻步或者來了又走。
那么,能不能針對這一特點調整科研評價體系,把更多學者吸引過來呢?
生物分離純化過程復雜,涉及多種設備和原材料,其中有些雖然附加值高,但由于用量低,并且技術要求高,對于習慣生產低端大宗工業品的企業不具吸引力,還需依靠有技術優勢的中小企業來開發,但這些企業往往規模小,抗風險能力差,一個訂單被國外搶走就可能倒閉。
它們就像機器上的一顆顆螺絲釘,易被忽視但又*。它們期盼扶持政策的甘霖。國家能否鼓勵更多的中小企業專于某一細分領域,給起跑不久的它們推上一把,這樣,生物產業的整體才能盡早抵達終點。
聯系我們
浙江米勒潔凈設備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:浙江省溫州市永中羅東南街劉宅段608號 技術支持:制藥網掃一掃 更多精彩
微信二維碼
網站二維碼